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节能环保行业正式成为我国新支柱产业。而在此期间,我国将要实现的6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也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从大气污染物减排角度来看,我国将实施8.5亿吨水泥熟料、4.6亿吨焦化产能和 4000台左右有色行业炉窑的清洁生产及改造,并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从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层面来看,我国将推进363个县级城市建成区1500段黑奥水体综合治理,关注重点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永定河、木兰溪等综合治理,并加快华北地区及其他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黄河河口综合治理;在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方面,我国将在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的100个县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并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方面,我国将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并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试点等措施;从医废危废处置和固废综合利用方面来看,我国将建设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废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危废集中处置中心,并以尾矿和共伴生矿、煤研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开展10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从资源节约利用环节来看,我国将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大项目示范,并在60个大中城市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对这些领域“升级改造”的要求逐步落实,在国家对产业内不同领域的大中小企业提出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
从细分行业来看,2014年至2020年期间,“生活垃圾及工业固废处理”占据行业主要市场规模超过70%,而据预测,在2021年至2023年这段区间内,“生活垃圾及工业固废处理”仍将占据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市场规模,预计占比在65%以上。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也将持续扩张规模,预计可占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超25%。
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环境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新技术与节能环保产业不断融合,将助力环保事业走向更高更快的发展道路。“智慧水务”“互联网+回收”等智慧环保业态开始步入大众视野,大型环保企业纷纷入局,争抢新兴市场。举例来说,污水处理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从工程模式逐渐过渡到服务运营模式阶段,完成了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变,并将率先进入数据运营时代。数字化、精细化、系统化将是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预测,202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2023年达到12.3万亿,至2027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有望超19万亿元。纵然节能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仍带来了诸如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规范不到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对生态环保的决心以及频繁出台的产业鼓励政策,仍将为潜在的节能环保需求提供真实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中科优势相信,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节能环保行业将迎来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产业集群化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