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储备局:将粮食、能源“两个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切实守住安全底线】
《求是》杂志刊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文章《完善国家储备体系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文章指出,我国是粮食、能源、矿产资源消费大国,部分品种外采率较高。在大变局中谋复兴,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将粮食、能源“两个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切实守住安全底线。要充分发挥国家储备的调节作用,强化对经济社会的协同保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大盘稳定。要精准把握国家储备吞吐调节的时度效,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维护初级产品供给的安全稳定。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2022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的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坚决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文章称,早期防控能力要提级强化。仍然要在早发现、早收治隔离上下功夫。疫情发现关口再前移,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以可移动检测力量为重点,加强公共检测实验室、城市检测基地、第三方实验室建设。收治隔离能力再加强,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
【国家统计局:下阶段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2年1-4月份投资数据表示,从先行指标看,1-4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0%,有利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下阶段,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用好政府专项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有效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带动社会投资,全力促进投资持续平稳增长。(证券时报)
【李稻葵:建议对受疫情影响的百姓发现金补助刺激消费】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中国抗疫实际有“两个战场”。一方面要控制好疫情,另一方面要保护产业链,并通过保障物流畅通和对受影响的百姓直接给予现金补助来刺激居民消费。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作】
记者16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总体安排,今年是普查工作收官之年,将完成主体工作。截至目前,自然资源(地质、海洋)、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应急管理、气象、地震等行业全国调查已全面完成。(央视新闻客户端)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十四五”公交都市示范创建工作启动】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出炉 单位能耗5年下降14.5%】
近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天津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6万吨、0.04万吨、2.08万吨、0.99万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开展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并明确了具体目标任务。(央视新闻客户端)
【乌克兰外长:乌俄谈判中乌克兰的立场更加强硬】
当地时间16日,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在与俄罗斯谈判中的立场也变得更加强硬。库列巴认为目前的问题是俄罗斯不愿意进行真正和实质性的谈判。(央视新闻客户端)
【沙特能源部长:在2026年底、2027年初前将产能提高到1320-1340万桶/日】
沙特将在2026年底、2027年初前提高石油生产能力。沙特能源部长表示,在2026年底、2027年初前将产能提高到1320-1340万桶/日。
【新西兰出台减排计划 加快电动车推广】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新西兰政府公布了一个减排计划,该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是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的减排力度,加快普及电动汽车。政府将提供清洁汽车补贴,鼓励购买低排放汽车,投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还将试行一项电动车租赁计划。预计到2035年,新西兰全国轻型车辆中至少有30%为电动车。此外,计划还提出研究将氢气作为替代能源,制定氢能发展战略。计划所需资金将由总额45亿新西兰元的气候应急基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