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本次综合监管以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督促相关地区和企业严格落实国家清洁能源政策,优化清洁能源并网接入和调度运行,规范清洁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及时发现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清洁能源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e公司)
【电子烟参照卷烟管理?北京控烟协会:建议不纳入烟草专卖监管】
工信部网站22日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北京市控烟协会今天回应称,对电子烟的乱象应该加强监管,但建议不纳入烟草专卖监管,而是交给卫生健康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监管。(北京日报)
【多部门:利用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供需精准高效匹配,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证券时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请家长选择有资质正规培训机构】
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如果您要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请务必首先确认该机构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正规校外培训机构须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并张贴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且按照办学许可证审批的培训项目来开展培训业务。(教育部)
【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
记者近期获悉,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在国有银行营业网点中,客户只需要提出申请,便可以申请白名单,在央行数字人民币APP中以设立银行子钱包方式参与测试。(上海证券报)
【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
为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监督管理,规范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规定,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制定了《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现予印发,自2020年11月9日起施行。(财政部)
【工信部发布拟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车型名单】
工信部发布关于拟撤销《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车型名单的公示,涉及比亚迪e5和e6、理想ONE LXA6500SHEVM1等型号。(证券时报)
【中汽协副秘书长:受芯片影响 2021年中国的汽车产销或前紧后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参加证券时报主办的沙龙活动表示,短期来看,车用芯片短缺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短期内也无法通过非市场手段调节。车用芯片供需不平衡,应该要持续到今年三季度才有可能进入新的供需平衡阶段。受芯片影响,我们判断2021年中国的汽车产销呈现前紧后松的态势,下半年随着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缓解将会有所提升。长期来看,车用芯片短缺的问题是产业链上的明显短板,未来需要加速推进自主可控。(证券时报网)
【四部门联合出手 再度聚焦个人信息保护!投资理财等39类App被点名】
中国网信网3月22日发布公告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银发经济”持续升温:老年人开启消费新风尚 养老产业待深度掘金】
“我妈妈退休后的生活比我这‘上班族’还要忙碌充实,白天有书法、画画兴趣班,晚上追直播‘买买买’,还会不定期跟其他阿姨们约个下午茶和出游。”近日,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张迎(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的母亲在退休后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活出了另一种精彩。(证券日报)
【拜登的3万亿基建计划要来了?但可能拆成两部分】
继1.9万亿美元的新冠救助方案后,美国拜登政府备受关注的第二阶段撒钱计划可能很快出炉。(界面新闻)
【巴西糖和大豆正抢夺出口空间 加剧物流危机】
正当全球消费者纷纷向头号出口国巴西寻求糖和大豆供应时,巴西桑托斯港正遭遇拥堵。等待出发的船货过多,提升了运输成本,并可能推迟抵达目的地。受供应紧张的提振,糖价在上月末创下四年新高。大豆价格已经接近七年高位,在巴西实际上是全球主要供应国的时候,大豆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界面新闻)
【德国总理默克尔:延长封锁至4月18日 复活节禁止大型聚会】
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延长“封城”至4月18日,呼吁民众4月1日至5日复活节假期居家过节,以遏制第三波新冠疫情。德国“封城”措施原定本月28日到期,本月初开始放宽防疫限制措施,民众看到生活进一步“重启”的希望。但更具传染性的变异新冠病毒传播导致感染率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