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银联商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商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中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双方将结合银联商务的现有业务场景,基于数字人民币特性和钱包生态体系,共同研究拓展数字人民币的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促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中国新闻网)
【光伏进入史上最大扩产季】
光伏企业近年来加速上市,并不断融资扩产。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光伏行业将创下史上最大扩产季,同时2020年也将成为史上最大扩产年度。(上海证券报)
【航运空运供不应求 中欧班列迎来外运高峰】
受航运、空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欧班列迎来外运高峰。浙江义乌号称中国外贸的风向标。截至12月4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今年共开行874列,共发运72140标箱,同比增长106.4%,目前还在满负荷运行。中欧班列平台运营方通过加开班列,新增线路缓解铁运出口压力。(央视新闻)
【延迟退休板上钉钉 专家:男女延至同龄为好!35岁“歧视线”如何破?】
随着我国“高龄少子化”趋势愈加明显,在长达15年的讨论之后,延迟退休有望最终落地。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此,社科院专家提出实施相同法定退休年龄,即统一将男女的退休年龄调到60岁,再同时延长男女退休年龄,消除“男女之别”,以达到渐进式延迟退休,同时还建议采取弹性退休机制,到达法定年龄后允许选择不退休。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就业市场还尚未做好迎接这些“大龄打工人”的准备。一些网友表示,现在无论是公务员招聘还是企业招聘,35岁都是一道坎,40岁差不多就没有单位要了。因此一些网友提出,在实施延迟退休之前能否先消除各种或明或暗的35岁招聘年龄的限制。
【国家广电总局: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视频和5G高新视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利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加快重塑广电媒体新生态,加速重构现代传播新格局。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视频和5G高新视频,推动高标清同播向高清化发展,缩短同播过渡期,逐步关停标清频道。完善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标准制定。(证券时报)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启动】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接大会日前在湖北武汉举办。这是教育部今年在全国举办“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接大会系列活动的首场,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形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活动中,全国200余家高校参与了校地校企对接。(人民日报)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加大改革授权力度 赋予深圳更多改革自主权】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我们将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深化优化‘湾区通’工程,加快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启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积极支持经济特区开创新局面。”(证券时报网)
【北京正研究是否征收拥堵费 是否发放郊区牌照】
今年6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交通委就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优化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了意见。公众意见主要集中在家庭新能源指标占比过高,影响了正在轮候新能源指标的个人利益,建议设置过渡期。此外,还提出了征收拥堵费和发放郊区牌照等政策建议。北京市交通委今天上午表示,对于拥堵费和郊区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议,市有关部门将结合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研究论证。(北京日报)
【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小客车摇号新规】
北京市交通委7日发布小客车摇号新规,明确“一人名下最多一个指标”,优先“无车家庭”,关注“高精尖产业”。北京市交通委称,小客车指标是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应当确立“每人最多可以保留1个指标”的原则。“一人多车”或“背户”者,只能选择其中一辆更新指标,但车辆作为个人财产可以一直使用到报废。同时,允许名下有多辆车的个人,通过线上提出申请,向符合条件的配偶、父母、子女转移登记多余的车辆。(新华视点)
【德国大陆集团称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供应链瓶颈可能持续到2021年】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近日表示,尽管芯片生产商已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近期突增的需求,但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将需要6-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潜在的供应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近期德国大众集团在国内的合资厂因车载芯片供应不足,新车生产已受到影响。(界面新闻)
【日本首相称对疫情抱有“强烈危机感”】
日本首相菅义伟4日发表讲话,以“强烈危机感”表达他对日本国内新冠疫情的担忧。菅义伟在日本临时国会闭幕前一天召开记者会,就日本国内疫情和经济刺激等事项发表讲话。菅义伟说,政府下周将决定新的经济对策,以维持就业、恢复经济。他认为绿色经济和数字化技术将是疫情结束后推动日本经济的主要动力,政府今后10年将投入创纪录的2万亿日元(约合192亿美元),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另外将投入1万亿日元(96亿美元)用于数字化技术,包括“后5G”和6G技术开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