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观察】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空间过万亿,工业场地修复盈利模式及前景被看好
发布日期:
2020-10-29

浏览次数:

1341

阿拉丁观点:近年来,相比国内其他环保行业,土壤修复发展远落后于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较早兴起、目前较为热门的行业。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最为热门的是污染场地修复,由于城市扩容,以前的工矿企业用地逐步变成了城镇建设用地,但工矿企业用地当年遗留的污染亟待治理,场地修复成为行业焦点。据估算,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市场空间超过5万亿元,工业场地修复市场空间高达1万亿元。这样的一个巨型市场也无疑将有力地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


一、全国土壤修复市场潜力高达万亿规模

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我国现有耕地中,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土壤点位超标率接近20%,大多不宜耕种。根据中国环联估算的数据,耕地修复潜在市场5.9万亿,场地修复、矿山修复加起来约1万亿。


二、中央土壤防治专项资金累计拨付361亿

与脱硫脱硝有电价补贴、污水处理有污水处理费不同,土壤修复没有稳定收费机制。从重金属污染治理再到土壤防治专项资金,中央累计拨付了361亿元(截止2019年);从18年项目业主看,政府、城投等项目占一半以上。


三、工业场地修复资金来源多,盈利模式明确

从细分类别看,耕地污染和矿山污染修复的项目收益比较低,绝大部分项目需要政府付费。工业场地项目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土地价格较高,开发商和政府愿意进行修复再开发。

工业场地修复资源来源包括政府付费、开发商付费、污染企业付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收益主要是土地出让或运营。根据相关资料,工业场地修复成本20-50万/亩;不管社会资本还是政府资金投入,都希望能够获得一定收益,土地出让是较好的盈利模式。一般来说,修复支出仅占出让金不到20%。


四、城市工业场地修复项目金额遥遥领先

2019年,城市工业场地修复项目依然是主流,共计153个,在总数中占比63.75%;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37个,排名第二;非正规填埋场修复项目17个,排名第三;农用地修复项目15个,排名第四;石油石化和应急处置修复项目分列五、六名;在合同额方面,城市工业场地修复也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