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当前,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立足国内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对于稳经济、保民生至关重要。
“从去年能源保供形势看,煤电以全国46.6%的装机贡献了60%的电量。预计到2060年,电力系统仍需保留一定的煤电,煤电在一段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分析说。他建议加快推进CCUS、多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等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持续推动煤电向低碳、零碳乃至负碳转变。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另一种途径是现代煤化工。“尽力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润安说。
一手抓有序推进化石能源的“减法”,另一手做好清洁能源的“加法”。初春时节,毛乌素沙地边缘的荒滩已经热闹起来,工人们正在架设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这是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明年底将实现全容量投产,届时“荒漠地”将变成“绿财富”。
按照规划,我国要在沙漠、戈壁、荒漠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第一批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组织加快推进。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电力市场消纳空间不足、电网和电源建设时序不匹配、灵活性调节资源不足等问题。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认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基础保障型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型,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当务之急是建设全国公开统一的电力市场,改革电力价格体系。建议创新市场交易机制,使企业用户可以直接采购各类清洁能源。”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张恩迪指出。
为更好地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舒印彪呼吁加快建立煤炭电力长效互保机制,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加大对煤电机组延寿的政策指导。